原來孩子挑食背後藏著這些原因!你注意到了嗎? 不少爸媽每天在餐桌上的口頭禪就是:「快吃青菜!」「不可以只挑肉!」孩子卻偏偏用盡各種方法拒絕:把青菜推到盤子角落、把不喜歡的食物偷偷丟掉,甚至乾脆嚎啕大哭。 很多家長以為挑食代表孩子「不乖」、「難帶」,但其實,挑食往往不是故意的,而是背後有心理或生理上的原因。了解背後動機,才有辦法真正改善。 2025-08-26
不再催催催!教你引導孩子自己加快速度 早上準備出門,孩子還在發呆; 叫他去刷牙,他一路玩到浴室才慢吞吞動作; 吃飯時,一口飯要咬半天……。 父母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「快一點!」,但現實是,孩子聽到催促並不會更快,反而更容易卡住、拖延。因為孩子的速度,牽涉的不只是「要不要努力」,還包含「能力成熟度」與「時間感」的建立。 與其一直催,不如用方法引導,讓孩子願意、也能夠自己加快速度。 2025-08-26
孩子老是分心?讓孩子回到專注狀態的4個關鍵 孩子寫作業,寫不到五分鐘就去翻鉛筆盒; 吃飯時,一邊咬一口一邊講故事,餐點永遠吃不完; 甚至聽你說話時,也常常東張西望,好像沒把注意力放在你身上。 很多爸媽會懷疑:「我的孩子是不是天生不專心?」 其實,孩子分心是正常的,因為專注力是一種需要慢慢養成的能力。與其責備,不如用正確的方法幫助孩子「回到當下」。 2025-08-26
教孩子不再怕生!3步驟溫柔又有效 很多家長會遇到這種場景:帶孩子出門見朋友,結果孩子立刻躲到大人身後,低頭不說話;甚至有人主動打招呼,他還是緊緊抓著爸媽的衣角,不肯開口。這時候,大人往往急了,忍不住說:「你怎麼這麼沒禮貌!」 其實,孩子怕生並不是故意不合作,而是他還沒準備好面對新的人際互動。對孩子來說,陌生環境和新面孔都可能帶來壓力與不安,因此需要父母循序漸進地引導。 2025-08-26
尖叫不是壞脾氣!引導孩子說出口的5個方法 在超市裡看到糖果,孩子想要卻被拒絕,立刻尖叫大哭;和哥哥搶玩具搶不到,張嘴就是高分貝尖叫;甚至只是心情不好,也用尖叫表達不滿。許多父母會覺得:「這孩子怎麼這麼壞脾氣?」其實,尖叫不是壞,而是一種「還不會用語言表達」的信號。當孩子的詞彙不足、情緒過大或沒有出口時,尖叫就成了最快速的表達方式。要幫助孩子走出尖叫,不是靠責罵,而是教他「說得出來」。 2025-08-26
孩子動作慢?是這些能力還沒準備好! 早上出門,喊了三次才肯去刷牙; 換衣服可以發呆10分鐘,穿襪子也要拖半天; 就連吃飯,也是一口飯咬到全家都吃完。 很多父母心裡都在吶喊:「為什麼孩子什麼都慢?!」其實,孩子不是故意磨蹭,而是某些能力還沒發展成熟,所以看起來比同齡孩子慢。理解原因,才能給孩子真正需要的幫助。 2025-08-19
專注力光練夠嗎?不,是這樣「環境」養出來的 「做功課不到5分鐘就東張西望。」「寫一個字要抬頭問十次問題。」「吃飯也要邊說話邊玩,根本專心不了!」很多父母看到孩子容易分心,第一個反應就是找方法「訓練專注力」:買專注力遊戲書、安排各種課程、甚至強迫孩子坐下來「練習」。但你知道嗎?專注力並不是靠練習堆積出來的,而是被「環境」養出來的。 如果孩子所處的環境不利於專注,練再多也難以維持。 2025-08-19
不再吼!3步驟讓孩子好好吃完飯 「快點吃,不要玩了!」「怎麼咬一口就停下來?!」「大家都吃完了,你還在那裡!」對許多家長來說,用餐時間不是親子互動的溫馨時光,而是充滿催促與火氣的「拉鋸戰」。孩子一邊吃一邊玩,家長一邊喊一邊吼,最後不只飯菜冷掉,氣氛也降到冰點。其實,孩子不是故意拖延或不乖,而是還沒建立起「好好吃飯」的規律與動機。與其大吼大叫,不如用更聰明的方式引導。今天就來分享3個簡單步驟,讓孩子乖乖坐下來,好好吃完一餐。 2025-08-19
不吵不鬧也要注意!安靜孩子可能有這些情緒需求 在大人眼裡,安靜的孩子常常被貼上「好帶」、「乖巧」、「不惹事」的標籤。老師會說:「他從不打擾課堂。」家長也覺得:「他自己玩得好好的,很省心。」然而,不吵不鬧並不等於沒有需求。有些孩子的安靜,是性格上的內向與沉穩,但也有些孩子的安靜,背後其實藏著壓抑、焦慮與不安。若父母忽略了,可能會錯失陪伴與支持的好時機。 2025-08-19
孩子咬指甲、扭衣角……看似壞習慣其實是情緒在求救! 很多爸媽第一反應是:「別這樣,很不雅觀!」甚至急著糾正、制止。你有沒有發現,孩子常常有一些讓你覺得「看不下去」的小動作?但事實上,這些看似無意識的「壞習慣」,往往是孩子在用行為傳遞內心情緒的信號。當他們還不擅長用語言表達緊張、焦慮、害怕、不安,這些小動作就成了他們的「情緒出口」。 2025-08-19
每天出門像打仗?讓孩子加快步調的5個小策略 早上7:30準備出門,結果7:25孩子還在床上發呆; 你一邊催著「快去穿襪子!」,他卻在鏡子前玩影子; 要出門了,他卻說:「我要帶那隻玩具!不然不走!」 ——每天早上,根本不是起床,而是打仗。許多家長每天都在經歷「早晨混亂」:催半天、磨半天、急得要命,孩子卻像沒聽見一樣慢條斯理。其實,孩子的慢不是故意的,而是還沒學會掌握時間與步調。今天就來分享5個幫助孩子加快出門步調的小策略,讓早晨不再火冒三丈,而是可以輕鬆有序地迎接一天。 2025-08-06
每餐都像馬拉松?家長該知道孩子吃飯慢的真正原因 「吃一口飯要看三次窗外,喝個湯還要說個故事,結果飯菜都涼了……」 「全家都吃完了,他還在咬第三口!」 吃飯慢,是許多家長在育兒路上最頭痛的難題之一。時間一久,從催促到嘮叨,再從生氣變成放棄,最後只剩下無奈與挫折。 但你知道嗎?孩子吃飯慢,不只是習慣問題,更可能是身心發展與環境互動的綜合反應。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從不同角度來理解孩子吃飯慢的真正原因,才能找到最合適的陪伴與引導方式。 2025-08-06
見人就躲、怎樣都不打招呼?破解孩子怕生的原因 「快打招呼啊,怎麼站在那裡不講話?」 「這不是阿姨,怎麼連看都不看?」 很多父母都會遇到這樣的場景——孩子一見到陌生人就把頭埋進爸媽懷裡,怎樣都不開口、也不肯主動互動。不少大人看在眼裡,急在心裡,甚至忍不住責備:「你這樣很不禮貌耶!」 但你知道嗎?孩子怕生,並不等於沒禮貌,更不是故意不配合。他們只是還沒準備好用大人眼中的「適當方式」與他人互動。破解孩子怕生的背後原因,才能真正幫助他逐步建立自信。 2025-08-06
孩子動不動就尖叫?其實是在傳遞這些訊息 你是不是也常在公共場所、用餐時、甚至在家安靜的午後,突然被孩子的一聲尖叫震得神經緊繃? 「我只是說不能看電視,他就尖叫。」 「玩具搶輸就開始狂吼。」 「好像一不順心就用尖叫當回應……」 很多父母面對孩子尖叫的第一反應是:「怎麼這麼沒教養?這樣太誇張了吧?」但其實,尖叫,不是壞脾氣的象徵,而是孩子正在用他唯一會的方式說話。 他不是在反抗你,而是在傳遞「我現在無法處理這個情緒」的訊息。 2025-08-06
孩子太安靜是乖還是不安?爸媽該懂的內心訊號 「這孩子真的好乖,一個人都不會吵。」 「老師說他很安靜,我應該放心吧?」 在教養過程中,有些孩子總是靜靜地坐著,不吵不鬧、不搶玩具、不亂跑,讓大人忍不住讚嘆:「真好帶!」但你是否曾經懷疑過,這樣的安靜,真的是「聽話」,還是「壓抑」? 事實上,孩子的「安靜」,有時候不代表平靜,而是他選擇把感受藏起來、不說話、不表達。而這種壓抑久了,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情緒發展、自我認同,甚至未來的人際互動。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:孩子太安靜的背後,可能藏著哪些心理訊號?我們又該如何正確引導? 2025-08-06
明知道不對還一直做?破解孩子壞習慣的5個方法 當孩子一再重複某些「壞習慣」,不管是吮手指、咬衣角、說謊、頂嘴,甚至是愛插話、打斷別人,不少父母都會忍不住懷疑:「他是故意跟我作對嗎?」 但其實,孩子的壞習慣背後,常常不只是「行為問題」,而是情緒、需求或發展階段的訊號。只用責備、懲罰或標籤,往往不但無效,還可能讓孩子更固著於這些行為。 今天就來和你分享5個破解孩子壞習慣的實用方法,不是強迫糾正,而是溫和又有效的陪伴式引導,讓孩子真正學會選擇對的行為。 2025-08-06
吃一口聊三句?讓孩子專心吃飯的妙招在這裡 孩子吃飯時像開直播,一口飯吃三分鐘,話卻說個不停。原本該是安靜用餐的時光,卻變成了話題轟炸與吃飯拖延的現場,讓爸媽又無奈又疲累。其實,孩子吃飯分心並不是壞事,而是他正在透過語言與你互動、表達日常生活。但若長期吃得慢、東張西望、飯菜涼掉也吃不完,營養攝取與生活節奏都會受到影響。 2025-07-29
孩子一點就炸?你該知道這些情緒背後的真相! 「不就是玩具掉了,為什麼哭成這樣?」 「只是說不可以吃糖,他就怒吼大叫、甩門摔東西?」 很多爸媽都有這樣的困惑:孩子明明只是遇到一件小事,卻突然像情緒炸彈一樣,立刻大爆發。 其實,孩子不是「故意愛生氣」,也不是「沒教好」。他們的情緒表現,往往是內在需求沒被理解的反應。這些「一點就炸」的瞬間,背後藏著的,其實是孩子想傳達卻說不出口的訊息。 2025-07-29
想讓孩子吃得營養又不挑嘴?原來有這幾個小技巧! 「不吃菜!」、「這個我不要!」、「只有糖果才是好吃的!」 是不是每天到了吃飯時間,孩子不是挑這挑那,就是咬一口就吐出來?餐桌上嘗試說理、哄騙、威脅甚至交換條件,最後卻還是眼睜睜看著他只吃白飯配湯,營養攝取遠遠不夠?別氣餒,其實孩子挑食不是不可改變的天性,而是可以透過生活中的小技巧、從環境與互動中一點一滴調整出來的飲食習慣。以下就帶你認識幾個實用又有效的小方法,讓孩子吃得營養、吃得開心,也不再排斥各種食物。 2025-07-29
催半天還是不動?孩子動作慢的背後原因 「快去穿鞋了!」、「不是說過要收書包了嗎?」、「你怎麼還沒刷牙?要遲到了耶!」 明明催了好幾遍,孩子卻像沒聽見一樣慢條斯理,甚至完全不動。每天早上或睡前例行事務,總是變成一場拉鋸戰,讓家長忍不住懷疑:「他是故意的嗎?還是不在乎?」事實上,孩子動作慢的背後原因,常常不是「故意不配合」,而是還有很多你沒看見的需求與困難。當我們試著理解而不是只是催促,孩子反而會更願意動起來。 2025-07-29